阅读历史 |

第十六章 我此生嫁给了大楚王朝(1 / 2)

加入书签

女帝全程红着脸。 自己的婚事还确定不了呢,怎么有讨论到我的子嗣上去了。 “那丞相以为下一任皇帝的人选如何选择?”宗令问苏子修道。 这是默认女帝的子嗣不能继承皇位,至于何太后的说法? 呵,谁在乎! “本相以为,大楚王朝是皇室的天下。皇位只能是李家的人来坐,储君的人选从宗室中选出即可。”苏子修能怎么说,反正自己是不会坐上去的。 难道要自己说随便是谁就行,只要是能让我继续当权臣就行?说出这句话来也不合适啊! 女帝在一旁闷闷不乐。虽然自己的‘选妃’计划应该是终结了,但他们这么讨论自己的子嗣如何的真是让人很难受啊。反正现在自己没有子嗣,你们爱怎么讨论怎么讨论吧。女帝也努力不去在意他们说了什么,不过。 哼!都是奸臣佞臣,张嘴储君闭嘴储君的,就这么希望我早点死吗? 女帝生气,何太后也有着急啊!怎么就这样偏离话题了呢?宗令你不是要和我一起劝女帝‘选妃’的吗?现在怎么和丞相聊其它的事情聊得这么火热? “宗令,丞相,那女帝‘选妃’的事。”何太后想转回话题,但宗令和苏子修都不这么想,被随口搪塞了过去。 何太后无能狂怒。 宗令满脑子都是其他的事情,对何太后已经不想去理会了。 从宗室中选储君,当然也是和皇帝一脉血脉关系最近的来。除了留王自己这一脉恰巧就是和女帝这一脉最近的了。 虽说自己的几个儿子比女帝都大,算是接不上班了。但自己还有孙子啊! 自己的三个儿子,给自己生了五个孙儿。会去得给他们说说,让他们再努力一把,多生几个增高些几率。实在不行自己也可以努力一把,再给儿子们填几个弟弟。 留王曾经在先帝和宗室面前立过誓言,说一辈子不婚不娶。现在不可能反悔吧?不行,需要多注意一些留王,希望他不要犯错啊。需要和宗室的其他人好好说说,小心留王毁掉誓言。 “那将来女帝的子嗣该如何啊?”宗令困惑的问道。 如果是公主出嫁,子嗣自然是继承夫家的家业。但女帝是断不可能出嫁的,她的子嗣莫非一直让宗室养着?还是给一份家业让其自生自灭。 宗令的问题问的不是苏子修,而是女帝。 “那宗令以为如何?是不是要我和留王皇叔一样?”女帝冷声说道。 “臣不敢。”宗令认错,但态度却是你确实应该那样。 苏子修没有说话,但态度和宗令其实一样,和宗令的意见是一致的。 “那朕以大楚王朝第十七任帝王的名义向列祖列宗起誓,此生不娶不嫁,不生子嗣。”女帝冷着脸对苏子修三人说道。 女帝本来就没有这种想法的,在她坐上皇位的那一刻起就明白了。她只想稳固住大楚王朝的朝堂局势,不想自己父皇的多年努力付之一注罢了。 但被逼迫着立下这个誓言和自己本来就是这个意愿完全不一样。 其实女帝如果娶了夫婿生了孩子之后,就更没有处理朝政的精力了。这对苏子修继续把持大楚王朝的朝政其实是更有力利的,但他还是从内心里不希望女帝成婚的,所以借此机会顺水推舟和宗令一起逼迫了女帝立下了这个誓言。 “丞相,宗令。这下你们满意了吧。”女帝说道,女帝的语气很冷。 苏子修和宗令都没有说话,场子一下子冷了起来。 最后还是何太后打破了这个尴尬。 “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那我就先回去了。” 何太后实在是受不了大家都一句话不说的尴尬局面了,反正自己的目的是达不到了,还不如先回去,何家的大业还是要先从其他方面开始啊! 自己的兄长何无奇有大志向和大能力,自己也不能拉胯啊!必须从其它方面帮自己的兄长。 “那臣也告退了。”宗令也起身告辞。 反正自己是彻底得罪女帝了,还是不要留在这里继续碍眼了,不过这次的好处更大。只要自己多拉拢一些人,再凭借自己在宗室中的威望。纵使女帝厌恶,自己这一脉同样是机会更大的。 自己要去准备了,不能留在这里浪费时间了。 苏子修看了看女帝,心情也不太舒畅,终究是感觉对女帝是有些愧疚,所以也想对女帝告辞。 “丞相先不要走。”女帝看苏子修也有走的意思,开口说道。 “不知陛下还找臣还有什么事。”苏子修问到。 “丞相的奏折什么时候送来?” “臣这就从办公的地方去取,让人送到陛下的御书房。” 办公的地方皇宫外建造的几间屋子,苏子修平常在那里和朝臣一起商议国家大事处理奏章。不过苏子修最近越来越独断刚性了,平时也不和朝臣商量。只是吩咐他们去办什么事,该怎么做,奏章也一直拿回自己府上批阅。 苏子修看着女帝扭捏的样子,也不像是只问奏折的事。 “陛下还有什么想问的吗?”苏子修再次开口。 “丞相为什么不想我有婚事呢?”女帝红着脸开口,内心估计并不想语气一样平静。 “不是陛下请臣帮忙拒绝太后和宗令的吗?” 真是莫名其妙的问题啊,明明是你自己要求我帮忙的。自己不仅完成了,还超出了预期。不仅拒绝了这次,将来估计也不会有了。顶多是礼部的一些人会再提,其他人估计不会趟这趟浑水。 “那我再问问丞相,那丞相为什么一生没有婚配呢?”女帝红着脸问道。 当然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结婚过日子是一辈子的事。这种事情将就不得,苏子修没见到那个让自己想要结婚的人。而且自己没有婚配和你有什么关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