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6章 兰芽古道之战(三)(1 / 2)

加入书签

此时只见山谷之中,金鹰的将士们推着多箭弩车,待到距离第一道城墙约800步时,这才停下了脚步。 多箭弩车的箭矢已经箭在弦上,弩架高高抬起,十支弩箭直指苍穹。 在弩箭之上,竟然绑有冲天炮。 云生是万万没有想到,金鹰王国竟然会仿效自己,在箭矢之上绑上冲天炮。 在洪莽大地之上,生产销售烟花爆竹的商家并非只有雷火堂一家。 虽然雷火堂一家独大,生产制作的烟花占据了整个洪莽大陆近六成的份额,但是仍然还有其它一些小的商家在进行着烟花爆竹的生产和买卖生意。 云益隘口之战,三关军的“飞箭”让金鹰将士损失惨重,拉拉萨大祭司也同样看到了“飞箭”的威力。 返回堾丽之后,拉拉萨大祭司召集了一批烟花爆竹的生产厂家,召开会议,进行研究。 拉拉萨大祭司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对众生产厂家讲述了一翻,众生产厂家听后,便已明白原来是箭矢之上绑有了冲天炮。 “大祭司,这个简单,并不复杂,只要我们在箭矢之上绑上冲天炮。 冲天炮爆炸之后,会向天空窜去,同时带动箭矢前进,如此便可以制成飞箭。” 拉拉萨听后顿时心中大喜,于是叫众位厂家之人集体研究,生产试验冲天炮。 果然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数月的研制之后,一批与箭矢重量相匹配的冲天炮试验完毕。 拉拉萨大祭司大喜,于是让这些厂家开始生产制作。 金武帝阿萨听说之后,当即下令,封锁雷火堂烟花的买卖生意,下令所有的府县百姓均不能购买雷火堂生产的烟花爆竹。 雷火堂主闯东明的夫人是洪莽大陆六大超级门派之一九宫门的大小姐,所以大金王朝并不敢直接剿灭雷火堂。 若是动用兵力清剿雷火堂,不仅会遭到九宫门的打击和报复,而且会引起洪莽大地其它武林门派的一致“反对和抗议”。 兔死狐悲,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所以武的不行,就来文的。 雷火堂的烟花爆竹生意遭到了空前的打击,但是金武帝阿萨却是不知,这正好成全了云生。 雷火堂的所有工坊停止了其它爆竹的生产和制作,全力以赴地开始制作冲天炮,而后转运到定襄府,再向云成府的三关军运输而去。 在距离第一道城墙800步处,200架金鹰王国的多箭弩车排成二排,停了下来。 在多箭弩车的旁边,各有一名将士一手持着盾牌,一手持着火把。 金鹰王国的多箭弩车操作手们快速地调整弩架,而后固定,瞄准第一道城墙。 “放箭!” 第一排的100名点火手点燃冲天炮,而后松弦,1000支箭矢腾空而起,向前飞去。 1000支箭矢划过一道道弧线,行至最高点处,而后箭头朝下。 “嘭”“嘭”“嘭”…… 冲天炮连续炸裂,箭矢陡然加速,向第一道城墙飞去。 箭矢落在了第一道城墙前50步处,齐刷刷地插在了地上。 金鹰王国的多箭弩车操作手们快速地调整弩架的高低,而后再次一一装箭。 虽然金鹰王国也有多箭弩车,便是与三关军云生制作的多箭弩车相比,却是差得太远太远。 云生制作的多箭弩车高低左右都是通过摇把控制,进行齿轮传导,可以快速地通过摇动摇把,调整弩车的左右和弩架的高低。 而金鹰王国的弩车则是采取卡孔形式,通过插入不同高低的圆孔固定弩架。 其次,三关军的投石车和多箭弩车都是通过指挥员目测距离,而后调整弩架的高低,控制投石车和多箭弩车的距离。 而金鹰王国则是通过不断地试射距离,以此来调整弩架的高低。 再次,三关军的弩箭采用集成装置,即采用箭匣的形成,一个箭匣之上装有十支弩箭。 射击之后,直接更换箭匣,更换起来既轻松方便,又十分快捷。 而金鹰王国的弩箭更换,则是通过一根弩箭一根弩箭的再次装填,更换的速度却是慢了许多。 云生在空中与二圣子相战,看在眼中,急在心上。 三关军的多箭弩车配备在第一道城墙之后,虽射程然也同样能够达到800步,便因有城墙阻隔,位置靠后,却是射击不到金鹰王国多箭弩车的部署位置。 地面之上,三四千名兽人仍在不断地向前跑来,三关军城墙之后的将士们快速地调整着“铁锤”投石车的高低,调整着“刺穹”破弩的弩架高低。 “放!” “放!” 170架“铁锤”投石车不断地抛出巨石。 巨石砸落,砸在盾牌之上,兽人被砸得粉身碎骨。 330架“刺穹”破弩不断射出。 3300支弩箭射出,不断地击穿兽人的盾牌,接而刺穿兽人的身体。 3000名手持冲天炮的将士,不断地点燃手中的冲天炮,而后朝前方的兽人轮流攻击。 一排一排,一片一片的兽人倒地。 但是,由于兽人的人数大减,单位面积内的兽人密度变得较小,所以兽人分散的比较开,三关军射杀的效果并不是特别的好。 近2000名兽人继续前冲,当冲到距离第一道城墙150步时,只见兽人挥动手中的长绳,长绳上的石球抡起。 一个个石球从兽人的手中脱手而出,向第一道城墙上的三关军将士砸来。 三关军将士见石球砸来,连忙举起樘木盾牌抵挡。 石球砸在盾牌之上,或是嘭然作响,或是“咔嚓”破裂。 三关军将士被石球击中,倒飞而出,口吐鲜血,跌落于城墙之下。 兽人不断地抡动石球,不断地向第一道城墙之上的三关军将士砸来。 三关军将士或是连续地躲闪石球,或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