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9章 争夺千总之位(二)(1 / 2)

加入书签

云生施展大力神猿拳,双脚蹬紧马镫,双腿微曲夹住马背,身体与战马的奔跑速度保持一致的频率,同频共振,上下起伏。 云生也是右手持弓,左手拉弦。 这个姿势云生很不适应,完全是一个左撇子的动作。 通常人都是左手持弓,右手拉弦,但是云生也知道,这是练习将士们在骑射时能够左右开弓的一种方法。 云生瞄准目标,待到猛然松弦放箭。 “嗖”的一声,箭若流星,当灰色灯笼刚刚运动至左高点时,箭矢正好命中灯笼,灯笼被击穿过一个大洞。 摆钟理论,云生当然学习过,这是特种兵狙击训练的必训课目。 摆钟理论,就是指当摆钟到达左右两个高点位置时,运动速度最慢,在最底部中央位置时,运动速度最快。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困难的是,如何提前预判灯笼何时到达左右两个高点而提前放箭,这才是难点,也是经验。 春栎副盟主看后,面带微笑,不住地点头。 刚才宽继贤在给他介绍云生时,说云生十八岁成就千人将,在石秀峰之战时,一人连斩两名金鹰千人将,后又斩杀金鹰万人侯。 这令春栎副盟主有些不敢相信,同时心中也充满了满满的期待: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竟然如此骁勇? 今日一见,论射箭的水平,还算可以。 云生之后,又有几名参与争夺枪骑千总的选手陆续上场,有射中的,也有未射中的。 一轮比赛,速度很快,不到半个时辰,便已结束。 57名参赛选手,有44人命中灯笼,有13人淘汰。 这个成绩,已经是相当地不错了,坐在台上的春栎副盟主很是高兴,面容一直带着喜色。 “下面,争夺弓骑千总的8名参赛人员按照序号,依次列队上场。”万人侯大声喊道。 此次弓骑比赛,共有8位千人将,将角逐3个千总位置,8中选3,其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其实,更令大家期待的是,今日终于可以一饱眼福了。 8人骑马上前,来到600米白线处,个个开始弯弓搭箭。 在他们的正前方,悬挂着8只绿色的绣球,仅有拳头般大小。 云生等人看罢,心中也是暗暗惊讶。 600步,拳头大小的绣球,这相对于刚才的步兵、枪骑比赛而言,难度大大提高。 更为特别的是,绣球竟然是绿色。 此时,正是盛夏时节,在参赛8人的远处,尽是苍松绿树,满眼绿色。 绣球悬挂其中,与后方的背景颜色几乎融为一体。 但是,参赛的8人脸上却未带惊讶慌张之色。 “开始射箭!”组织比赛的万人侯一声令下。 8人开弓,弓箭“嗖”“嗖”作响,全部命中,无一失败。 场外顿时传来一阵阵喝彩之声。 这是比赛现场传来的第一次喝彩声,众位观战的千人将被8位参赛的弓骑选手精湛的技术所折服。 春栎副盟主也是不住地点头,但却未鼓掌。 8人全部晋级。 “弓骑比赛进行第二轮,各位选手下场准备。”组织比赛的万人侯大声喊道。 87位参赛选手都是一愣。 按照通常的规矩,下一轮比赛将是步战比赛。 但大家很快都回过神来,步战比赛通常都是采用淘汰制,先是两两对决,而后晋级者再次对决,最后进行决赛。 此时太阳已经西斜,显然步战比赛已经是来不及了。 看来今天最先角出胜负的,还是弓骑千总之位的比赛。 此时,只见在600步开外,有一名军士手中拿着一个红色的绣球,向众位参赛选手晃了晃。 而后来到一棵有一人身体粗细的大树后,将绣球固定在大树之后,距离大树约有三尺之远。 87名参赛选手看后,都是大吃一惊,看来这一轮是要进行“弧线射击”了。 云生是87名参赛选手中最为年轻的一个,不过,他也看见过弓骑营将士的弧线射击。 就在半年前,他还和甲飞龙二人在石秀峰之战中一起击杀了一名金鹰千人将。 那次甲飞龙便是用弧线射击击杀了那名金鹰千人将。 弧线射击,并不是十分难以理解,用云生的话来说:就像他上一世足球场上的“贝氏弧线”。 “5号上场。”组织比赛的万人侯大声喊道。 一名千人将骑马上前,只见这名千人将约三十来岁,中等个头,身材削瘦,显得并不是十分强壮有力。 但是却脸色刚毅,棱角分明,显得十分有男人味道。 5号选手上场,将弓箭搭于弦上,而后用手一搓,举弓拉弦,云生细看,这才发现此人两臂迅速膨胀,高高隆起。 “嗖”的一声,箭矢离弦,划过一个微小的弧线,向前射去。 当箭矢快要到达大树时,只见箭矢的弧线迅速变大,箭矢绕过大树,正中大树后的红色绣球。 众位千人将看后,顿时鼓掌喝彩。 “下一名!”组织比赛的万人侯大声喊道。 又一名千人将骑马上场,同样拧动弓弦,而后松弦放箭。 箭矢飞出,破空作响,同样快到达大树时,箭矢划过一个弧线,而后直击大树后的红色绣球。 但是,可惜的是,刚才箭矢的弧线变线有点过大,箭矢划过大树后的红色绣球,并没有射中。 众人看后,不免有些遗憾。 云生看后,这才有些明白。 以前他在龙虎关时,常听说什么弓骑营练习“三连击”、“飞天三箭”、“龙回头”、“龙摆尾”什么的,说得玄乎其玄。 自他与甲飞龙认识后,又不禁为甲飞龙高超的箭技所折服。所以他一直以为弓骑营的个个都是神箭手,百步穿杨,箭不虚发。 今日一见,他才知道什么所谓的“弧线射击”难度其实很大,并不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