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23章 我还有嘴(1 / 3)

加入书签

面对娄晓娥的疑问,李铭慢慢解释道:

“提高工资是个好办法,但现在物价冻结了,各个企事业单位承受不起这个负担,必然要财政来兜底。”

“财政本来就没钱,要是有钱就会大力度的投资基建拉动经济增长和新增就业,下乡的人数可以大幅减少。”

“要是靠举债度日的话,瑛国、珐国、镁国的前车之鉴就在大伙的眼前。”

“我们肯定不愿意跟着进入这个大坑里,为了削减财政赤字,今年已经大幅度的压缩了投资。”

“连基本的投资都没钱,更不可能有资金拿去提高工资。”

通俗易懂,娄晓娥也明白了内地的难处,“港城这半年大幅提高了工资。”

李铭指出其中的区别,“港城主要是为了抵消货币贬值造成的实际购买力下降,主要是补偿性的涨工资。”

娄晓娥感叹道:“经济太复杂了。”

李铭点评道:“经济活动是会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不然真可以按你说的做,直接印钱发钱让居民消费。”

“镁国现在就是这样做的,连年赤字高企,要不是瓯洲更惨,镁国肯定早完犊子了。”

“用赤字的方式增加财政支出,是我们一贯所反对的。”

跑路去海峡东岸的那伙人,打战的实力还是挺强的,连四年都没能撑住,关键原因是通膨太高并且压不住物价,所以内地十分警惕通膨。

娄晓娥追问道:“就只有出口换汇一个办法提高收入么?”

李铭摸着软软的小手,“还有一个更简单的赚钱办法,抢劫。”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瓯镁都是靠抢劫起家的。”

“你看我这次给‘华侨日报助学金’筹集的20多亿资金,靠他们自己去募捐求爷爷告奶奶的也弄不到这么多钱。”

自家男人做的大好事,娄晓娥目光如水,“嗯!港城的人都帮你算过了。”

“全港城即使有100万名中小学生,每人每月20元学费,每月补助2000万元,一年补9个月也才1.8亿港元。”

“你这次给基金会筹集的钱,够补助全港城中小学生10多20年的。”

李铭的心里也有计算过,“不说房产物业的升值,每年的房租加上银行的利息收入,这些钱足够每年的资助费用了。”

娄晓娥介绍道:“助学金项目处已经找了我们的房产物业公司,希望委托我们去运营那些捐献的房产。我已经答应了。”

李铭建议道:“可以成立一个单独的团队,收支明细都记录清楚,每年公布一次两次给大家监督。”

“我也是这样想的。”

娄晓娥又说道:“瑛国传回来了消息,他们已经把在港城当过官的人全抓了,会查清楚那些人的名下资产,再与合法收入进行对比。”

“有问题的会收缴财产,没有问题的就把人放了。”

在李铭的意料之中,他给的最后通牒是两件事,“港城搜查‘神秘人’的工作呢?”

娄晓娥含笑道:“也已经停掉了,不过他们没有对外宣布,可能是怕别人以后有样学样吧。”

“呵呵,没宣布主要还是为了面子。早把人抓了、早把人撤了,我都不用整这么多事。”

“早上的时候,公司的下属们都劝我们住到浅水湾的别墅去。”

“因为灿如阁附近太多瑛国人?”

臭男人实在是太让人崇拜了,娄晓娥盈盈秋水般的大眼睛眨了眨,“是的,都劝我们提前搬家,别被波及了。”

“瑛国本土已经做了恰当的回应,港城应该没问题了,他们没有再劝你了吧?”

“嗯。”

老夫老妻,李铭觉察到了,“你这两天身体不舒服。”

娄晓娥媚眼如丝,“我还有嘴。”

。。。

嘴快舌长

。。。

同一时间。

海淀的火腿肠分厂。

时不时能听到不远处传来的吵闹声。

因为进驻了大量的建筑工人,火腿肠分厂的安保巡逻工作减轻了很多。

但是总厂保卫科的人员没有撤回,因为有好些工人是其他建筑公司的职工,李科长不是很放心那些人。

总厂二队长贺信询问道:“怎么样?他们今天干架如何?”

分厂副科长罗巡回应道:“看那个位置,今晚这次可能是,望远镜里看不清楚。”

“你自己看吧。”

贺信接过望远镜,“慢慢调一下嘛。”

提提神,罗巡掏兜拿烟,“你说的轻巧。起码两公里,能看清楚就见鬼了。”

“这望远镜也就是用来抓厂里随地大小便的人比较有用。”

贺信眼睛对着望远镜,手里调整精准度,“科长今晚怎么还没过来?”

罗巡随口说道:“可能总厂那里有重要的事情要处理吧!”

“最近抓到了好多潜藏的特务,要是有交待重要线索,科长肯定要亲自主持侦查工作。”

什么都看不到,贺信也放下了望远镜,“李方胜这次立功不小。”

罗巡客气的递烟说道:“辛苦你在分厂陪我们守夜了。让你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