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章.番外——十二金钗(1 / 3)

加入书签

在茫茫的天地面前,个人的力量永远是微不足道的。

不可一世的天骄,在岁月长河的面前终将化作尘埃。

风华绝代的佳人也会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化作枯骨。

世上没有亘古不变的王朝。

只有史书上的一个个名字,熠熠生辉。

然而,大道五十,天衍四九,凡事都有例外,就像那遁去的一线生机,总有一些人可以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并留下一个个传说。

也只有少数人在千百年后,才能从历史的隐秘一角里,有幸窥见当年的真相,知道传说的来源。

“林朝辞……十二金钗。”

“与天同寿,永生不死。”

“国运代命,气运聚顶。”

“这就是只有我后汉的历代帝王才能知道的秘密吗?”

身穿蟒袍的青年坐在御书房里,染血的长剑插在昂贵的地毯上,作为九龙夺嫡中的胜者,也是作为谋逆的唯一赢家,不管他怎么做,现在,都无人能阻止他,翻看着手中的典籍,很多平日里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也在这一刻得到了解释:“庆历十三年,有异人跨海而来,献无需国运也可延寿之法,帝大喜……短短一句记载,背后,却是整整七位皇子与十三位公主的命,难怪父皇坐视夺嫡不理,因为他已经不需要靠治理国家、国运增长、分润一半的方法来延寿,而是妄图追寻那可望不可即的长生不死,而不是追求只能分一半。”

人心不足蛇吞象。

活的越久,就越怕死。

活的越久,也越清楚自己的无能。

当一位皇帝找不到这个国家还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时,不可避免的,就会陷入到寿命困扰的焦虑中,而当这种焦虑诞生并被代入到工作中时,欲速则不达,反而会影响到朝廷的运转,影响到朝野的安稳,影响到国运的涨幅。

于是,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尤其是每一个皇帝都尽可能的把路走绝以国运延寿。

短时间内,这位皇帝确实延寿了。

可时间一长,完美的制度无疑于锁死下一任皇帝的发展上限,让下一任皇帝找不到延寿的方法。

即便缺点在于人心。

再完美的规章制度也有腐坏之时。

待规章制度腐坏。

新帝上位,修缮律法,又可以得到一大笔国运延寿。

可是,如此一来,就出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国运折损也是会折寿的,皇帝不可能对这种折寿的小毒瘤放任自流,轮不到太子上位,这种小毒瘤就会被皇帝剿灭,未来的新帝想要靠这种方法延寿,几乎不可能,因为这相当于让皇帝折寿,只为了让新帝能有个更好的开局。

有情有义的皇帝,自古以来都不多见。

遍数历史,也只有寥寥几位。

比如说:汉昭烈帝——刘备。

为兄弟不要江山的只他一人。

不过,个例终究是个例,当前人把能走的路都走绝后,一位才能不足的平庸皇帝如何延寿,才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因为谁都想活的久。

“而我后汉一朝三起三落。”

“皇位始终在我李氏一脉的手里。”

“其原因如此看来,也不足为奇。”

看着皇家秘史上的那两个名字,青年的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依次向下看去,更是若有所思:“迄今,距离崇平之年,已有两万八千余年,史记崇平寿三千,于一万七千年前,至静宁之年时,天下大乱,乱局持续三十二年,由后汉皇室后裔李凝远,平定天下再造后汉,帝号新武,史记新武寿两千,于八千年前,威安年间,天下复乱,乱局持续十七年,由后汉皇室后裔李定逸,再复后汉一朝,帝号丰顺,史记丰顺寿两千,迄今已是三兴后汉……”

三兴后汉,分量有多重?

就这样说吧,如果刘备能光复汉室,就算是三兴炎汉,哪怕千百年后,刘备建立的炎汉如同东汉末年一样,局势发展到了支撑不下去的地步,老刘家在世人的心目中依旧是众望所归。

因为“天命在刘”这四个字的分量实在是太重了,重的哪怕是权臣在位,哪怕是曹操死而复生,哪怕是司马懿转世归来,他们也都不敢动。

而后汉之所以能三兴。

或是说,三兴后汉的秘密。

“则在于崇平一脉!”

青年细细品读着皇室秘史上的记载,在两万八千年的历史中,经历前后两次天下大乱的动荡,乃至神京在叛军手里一共易手了七次,很多秘密早已消散在时光长河中,只有眼下的皇室秘史,才是相对而言保存完整的历史,也是只有后汉一脉的历代皇帝才能翻阅的东西。

“史记……林朝辞有十二妻。”

“皆人间至宝,美艳无双。”

“薛氏女,名宝钗,皇商后裔,生父为先太子紫薇舍人,于进京途中,遇袭,幸得林朝辞相救,芳心暗许,已立婚约,曾借住荣国府,后迁至平国府,崇平年末,归隐而去不知所踪。”

“林氏女,名黛玉,列侯之后,生父为崇平一代阁老,生母为荣国公之女,于扬州寻父一事中,结识林朝辞,共破盐业,曾借住荣国府,后迁至平国府,崇平年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